教务委员会 报道
为全面提升新文科建设背景下人才培养质量,积极应对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和全球产业变革,落实校年度重点工作,学校决定启动2021版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对人才培养方案各模块课程开展系列专题研讨会。3月17日下午,我校在中和楼308会议室召开通识教育课程建设研讨会。副校长董必荣出席会议,马克思主义学院、法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文学院、外国语学院、学务委员会、教务委员会、四大书院的相关领导以及教务委员会相关工作人员参会,会议由教务委员会副主任许汉友主持。
董必荣从当下的时代背景以及我校的发展需求出发,阐述了2021版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重要意义,并对通识教育模块的修订提出四个方面的指导意见。首先,要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落实党和国家关于高等教育的系列文件精神。对文件中要求必须开设的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宪法法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课程,必须开足备齐,着力培养学生理想信念、爱国主义情怀和法治意识。其次,要围绕国家战略以及行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主动回应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对新时代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将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现代信息技术纳入通识教育课程体系。第三,要继承我校历次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及课程建设的优秀成果,已开设的四大通论课程、经典导读课程、逻辑学、世界通史等已成熟的优秀课程要继续面向学生开设。第四,要灵活化设置课程学分,多措并举增大课程供给量与丰富度。各学院要充分发挥知名教授、高水平博士的学术优势,开设专业前沿课程和讲座。同时,他鼓励大家既要完成国家规定的通识课程开设任务,又要根据南审的特点,供给一批特色化、差异化的通识课程,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拓展学生国际视野。他要求各书院要根据自身特色,梳理各类通识教育讲座成果,将其进一步升华为课程,以拓宽学校的通识课资源。
会上,教务委员会副主任汪利传达了2021版人才培养方案通识教育模块修订精神,各参会学院就通识课程建设的已有成果、师资条件和未来思路等方面作了交流发言。(转自学校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