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推进新文科建设与卓越法治人才培养,优化本科专业结构和布局,促进我校专业内涵建设和特色发展,3月5日下午,我校在中和楼308会议室召开法学(涉外法治人才)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研讨会,校长刘旺洪出席会议,法学院、外国语学院、教务委员会等部门领导及相关工作人员参会,会议由董必荣副校长主持。
会上,刘旺洪从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课程体系构建、人才队伍建设等几个方面对法学(涉外法治人才)专业人才培养提出宝贵意见。他指出,随着我国国际交流越来越广泛,谙熟国际法律人才缺口较大,南审的人才培养应当在这方面有所作为,必须积极行动起来。涉外法治人才培养要围绕三个层次进行。首先,在课程思政目标上,要围绕理想信念、国家立场、家国情怀等出发,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培养国际化人才;其次,为国际组织提供法律服务人才;第三,为国家的对外开放提供国际交流、跨国经济文化服务的法律人才。培养涉外法治人才的课程体系可以由法学学位核心课程、国际法系列课程、外国法、外国文化及国际政治、国际关系等课程组成,同时,对学生的外语课程要按照外语专业的要求进行设置。他指出,涉外法治人才培养要依托法学院等相关学院协同推进,探索采用精英式人才培养模式。在相关师资队伍建设上,既要引进1-3个高层次专业带头人,也要较大规模引进具有海外教育背景的博士骨干教师。
董必荣提出,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方案在课程体系上要加大信息技术类课程及外语类课程的开设力度,他要求相关部门认真领会并贯彻落实刘旺洪校长指示,多维度开展研讨,争取在较短时间内拿出切实可行的培养方案,以便该项目的后续顺利推进,争取早日招生。
会上,法学院、外国语学院、教务委员会等部门与会人员就法治人才培养方案分别作了交流发言。(来自南审新闻网)